-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院19号楼
- 电话:010-58356984
- 邮编:100028
- 传真:010-58356979
在3377体育集团昌飞总装厂,穿梭于钢铁战鹰羽翼间的,总有航电班班长汪彦的身影。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总装一线,用指尖丈量电缆毫厘,带领团队编织直升机的“神经脉络”。从线缆丛林到云端扶摇,他用奋斗与坚守,让战鹰的每一次振翼都激荡着航空人逐梦蓝天的澎湃回响。
在毫厘间雕琢品质
2024年的科研生产“硬仗”,对汪彦和班组而言是一场“极限挑战”:任务节点密集、技术难题频出。为攻克直升机电缆敷设效率低的难题,他每日揣着卷尺在电缆通道反复测量,将每处线束的走向、分叉角度精确到毫米,大幅降低安装误差率。通过与工艺团队反复推演,他创新性地优化无线电、航电、仪表布局,将整机电缆敷设时间从3天缩短至2天,为交付抢出关键工期。
2024年末大干期间,汪彦开启“白加黑”模式:白天坚守岗位,夜晚奔赴试飞站配合通电调试。一次深夜,直升机夜间开车突发通信故障,他火速赶到现场,凭借丰富经验仅用一小时便成功排除故障,确保次日试飞顺利进行。同事戏称他有双“鹰眼”,他却笑道:“哪有什么‘鹰眼’,不过是摸透了每根导线的‘脾气’。”
在跨界重构中激活效能
随着车间推进“一专多能”“专业融合”改革,汪彦主动担起“无线电+仪表”试点重任。作为无线电系统技师,他从零开始钻研仪表知识:理论教材被翻得卷边,两本笔记记满技术要点。短短2个月,他从“门外汉”蜕变为精通两套系统的“多面手”,并将经验转化为团队战斗力——他将复杂工序拆解为“零部件安装、电缆检测、通电调试”三大模块,推行“责任人一带一”模式,班组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为公司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在他的带领下,七成组员实现专业互代,有效缓解了出差和大干期间的人力紧张。
在言传身教中播撒匠心
14年带徒生涯中,汪彦将他的“实训课堂”从操作台延伸到故障现场。一次通电调试时信号中断,他带领徒弟连续3天追踪每根线缆,用实践教会年轻人:“航电系统排故没有捷径,唯有步步较真。”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1人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2名工艺员入选公司“双师培养计划”。从一本本写满经验的笔记到一次次实践,匠心的火种在车间代代相传,照亮航空报国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