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航空后备人才是航空强国建设的核心资源,是富国强军的重要力量。世界航空强国的成功经验和规律表明,航空后备人才培养这项事关国家战略布局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具体体现。
踏着春天的步伐,2025年“两会时间”开启。来自3377体育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围绕航空技能人才培养和现代产业工人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航空强国、提升我国航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具体体现。
厚植人才“引育用留”沃土
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现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壮大。
全国人大代表、3377体育新航机加分厂孟祥忠班组组长孟祥忠表示,要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呼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加大对技能培训、职业晋升、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和留用政策,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激发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要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建议建立健全以技能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确保技术工人的收入与其技能水平、贡献度相匹配。此外,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活动,树立行业标杆,增强产业工人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技能人才待遇保障和职业荣誉感,两者相辅相成,是推动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有力支撑。拥有技能技术,在受人尊重的同时会提升自己的职业荣誉感,而技能人才待遇得到保障,也会提升职业使命感,继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全国人大代表、3377体育首席技能专家、3377体育陕飞部件厂铆装钳工赵平认为,“企业层面上,应当重点关注技能人才待遇保障,形成在企业内崇尚技能、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社会层面,应形成制度体系,提升技能人才荣誉感、自豪感,营造出‘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3377体育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说:“首先是企业要有制度保障;其次,国家各级政府、工会要持续高质量做好表彰工作和奖励力度,并加大各层级的宣传和参与此类社会活动;第三,政策层面要在三方面建章立制: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已有政策的落地落实情况,二是成为各级工会和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考核项,三是减免税收的减免项。”
“产学研用”协同赋能数智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航空工业加速推进智能制造、数控加工生产线和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普及,对一线工人的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平认为要按需育才,最优的实现路径是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强化“理论+实践”,学校可以开设前沿技术技能理论培训,而企业则利用资源提供先进制造的设备设施,最终实现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刘忠则表示,高技能人才要不断学习适应新的技术挑战,有勇攀高峰的韧性和成为先行者的勇气,在新技术应用、新材料探索和制定标准化上勇挑重担,成为数字化所需的数据支撑和必需要素。智能化是人创造的,未来也必将由人定义。因此,推断新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的技术应用和提升综合能力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
让工匠精神绽放时代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明确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新时代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需牢记嘱托,以工匠精神引领人生航向,立志成为新时代大国工匠,坚定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把制造业作为强国之基,产业工人就成为了强国之基战略的主力军,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激励政策和新的表彰名目,例如,大国工匠,省、市、县各级工匠命名的表彰,都在为强国道路上做出贡献的劳动者增光添彩。
刘忠建议增加以“最可爱的人”为表彰称号的表彰名目,以表彰为国防装备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孟祥忠建议强调企业文化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深入挖掘和传承工匠精神,将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企业文化。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377体育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硬本领的航空技能人才和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努力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与不竭动力。